针灸的作用和功效
1.疏通经络
通过针灸可以使淤阻的经络通畅,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这是针灸的主要作用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可以选择针灸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其经络通畅,气血正常运行。
2.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3.调和阴阳
针灸可以促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终要达到的目的。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针灸的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3.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4.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5.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6.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针灸能治疗哪些病?
1、感冒 感冒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患有感冒,在感冒的时候就要提高身体抵抗力,并且针对感冒的各种症状进行处理。如果身体较弱,并且感冒还在加重的人群是容易发烧的,这种时候在中医的理念中属于风寒或者风热邪气入体导致的问题,可以通过针刺来进行调节。
2、五官科疾病 急性结膜炎;麦粒肿;干眼症;弱视(12岁以内);近视(青少年);视疲劳;单纯性白内障;青光眼(降眼压);牙痛;拔牙后疼痛;牙龈炎;急慢性咽炎;耳鸣耳聋(突发性、发病早期);口腔溃疡。
3、恶心呕吐 不锈症状是典型的消化道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是受到外界刺激,或者是引发了相应的胃肠道功能异常,都会导致恶心呕吐症状。中医针灸治疗恶心呕吐是有较好的效果的,一般是选择内关穴或者中脘穴来进行针刺,有必要的话还可以使用艾灸来刺激足三里。
4、痢疾 针治痢疾,有较好的疗效。取中脘、天枢、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如有发热的,加刺曲池;头痛的加剌风池、百会;不发热而下痢过久的,可艾条灸关元10分钟,或隔盐灸神阙。
5、月经不调 月经先期:取中极、血海、三阴交、太冲,均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2.月经后期:取命门、肾俞、关元,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
6、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在生活中通常是中老年人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果发现关节疼痛,一般是需要进行长期护理,并且加强保护的。但是中医就可以通过针灸治疗来有效解决关节疼痛问题,通常是根据疼痛的部位来选择相应的穴位和经络。